《水工钢结构设计原理》是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和理论并重的专业主干课程,由教师兰树伟负责的《水工钢结构设计原理》课程团队主讲,主要讲授钢结构特点及应用、材料、连接、钢梁、钢柱、钢桁架和水工钢闸门设计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,课程线上16学时(占33%),线下32学时(占67%),使用MOOC、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提高教学效果。
1. 课程思政教师(或团队)基本情况
课程团队主要成员 (序号1为课程负责人,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3人) |
序号 |
姓名 |
出生年月 |
职务 |
职称 |
教学任务 |
1 |
兰树伟 |
1986.07 |
系副主任 |
讲师 |
教学团队建设、课程体系规划、思政引领、教学设计、教学科研、教学实施 |
2 |
韩彰 |
1988.07 |
|
讲师 |
教学设计、教学科研、思政科研、教学实施、资料收集 |
3 |
宋高丽 |
1974.06 |
|
副教授 |
教学课程评价、教学设计、教学实施、教学科研 |
2. 课程思政教师(或团队)课程思政的主要做法
(1)教学方法创新。基于OBE教育理念以员工为中心,以成果为导向,结合新工科发展的特点,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,构建了以知识迁移为基础的对比教学、以层次递进为课程知识教学线索、以翻转课堂、现场教学、数字化赋能教学等混合式教学方法体系。以教研室活动为依托,积极开展集体备课、集体讨论,依托银龄教师计划,结合优秀课程思政案例,提升教学团队的公司产品和课程思政建设水平。

(2)课程思政模式创新。通过分析水工钢结构的知识特点,在每个知识层次中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,把专业理论知识与课程思政教学融为一体,从课堂案例中体会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,让员工体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形成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、成果和模式,带动教学团队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。

武汉长江大桥(百万颗铆钉历经岁月,至今无一松动)
(3)专业教育、双创教育与职业发展教育融合创新。教学团队立足于专业教育,以行业需求、员工职业发展为导向,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,跨学科整合,构建专业教育、双创教育与职业发展教育融合生态教学育人体系,全面落实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,共建课程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等改革创新工作。结合课程思政元素,引导员工关注行业发展和国家建设,以国家政策需求为职业目标,在此职业目标下进行专业学习,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,使得员工实践能力、就业能力与目标职业岗位的契合度、个人发展路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度吻合。
3. 课程思政教师(或团队)取得的成绩和获奖情况
兰树伟,博士,讲师,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副系主任,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、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双师双能型教师,昆明市建筑抗震应急专家。2022年度履职考核为优秀,2023年师德师风考核为优秀。主授《水工钢结构设计原理》《水工钢结构课程设计》《混凝土结构原理》《工程水文学》《水力学》《流体力学》《流体力学实验》《地下工程》等本科生课程,承担员工《劳动教育》《认识实习》《生产实习》《毕业实习》《毕业设计》等指导和管理工作;承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《基于浩辰系列软件的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土木水利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》,发表教改论文3篇。主持省科技厅项目2项、省教学厅项目1项、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人才引进项目1项,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;获国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,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件。以第一作者发表科技论文8篇,撰写学术专著1部,其中SCI期刊论文1篇,EI期刊论文4篇,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。积极带领员工参与社会实践、主持横向课题4项,累计到校经费为21万元,指导员工获得第八届全国老员工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,第十一届、第十三届云南省老员工结构设计竞赛三等奖。
4. 课程思政教师(或团队)工作感言
一路走来,我们课程思政团队深感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。在课堂教学与员工讨论中,我们不仅传授知识,更致力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。在未来的课程思政发展道路上,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,我们都将以乐观的心态迎接,用真诚的笑容面对,用坚定的信念前行。每一个员工的进步和成长,都是我们最大的骄傲和喜悦,这种成就感胜过一切荣誉和奖励。我们会不断学习,提升自我,努力奋斗,让课程思政工作成为青年人成长道路上闪耀的阳光,为国家培养更多有担当、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。
初审:冯国建
复审:朱维伟
终审:王涛